《原子習慣》書摘一:基本原理

MengChih Chiang
Feb 15, 2022

--

基本原理一為何細微改變會帶來巨大差異?

1. 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

  1. 想要造成有意義的差異,你必須維持一個習慣夠久,以突破這個停滯期 — 我稱之爲「潛伏之力的停期」。
  2. 倘若你發現自己難以養成某個好習慣或戒除某個壞習慣,不是因爲你失去改善的能力,而往往是因爲你尚未跨越潛伏之力的停滯期。抱怨努力沒有帶來成功,就像抱怨從華氏二十五度加溫到三十一度冰塊卻還不融化。你做的工並未浪費,只是被儲存起來了。所有的行動會在華氏三十二度發生。
  3. 當你終於突破潛伏之力的停滯期,大家會說那是一夕成功。外界只看見最戲劇性的事件,卻沒看見先前的一切,但你心知肚明:正是你很久以前做的事 — 當時你覺得似乎沒有任何進展才讓今日的躍進成爲可能。
  4. 社會改革家雅各.里斯說的話:「當一切努力看似無用,我會去看石匠敲打石頭。可能敲了一百下,石頭上連一條裂縫都沒有,但就在第一百零一下,石頭斷裂爲兩半。然後我了解到,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,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。」
  5. 別管目標,專注於系統就好
    多年來,我以這樣的方式面對習慣,每個習慣都是一個要達成的目標。在學校要取得什麼成績,在健身房要舉多少重量,在生意上要賺多少錢,我爲這些事情設立了目標,然後成功達成幾項,未能達成的卻有許多。到頭來,我發現成果與我設定的目標沒有太大關係,卻與我遵循的系統息息相關。
  6. 系統與目標有何不同?目標是你想要達到的成果,而系統是讓你達到那些成果的過程。
    ■假如你是教練,你的目標可能是拿下冠軍,你的系統則是你徵募球員,管理助理教練及帶隊練球的方式。
    ■假如你是企業家,你的目標可能是打造價值百萬美元的事業,你的系統則是你測試產品概念,雇用員工及進行行銷活動的方式。
  7. 問題:目標限制了你的快樂
    任何目標背後都隱含這樣的假設:「一旦達成目標,我就會快樂。」目標優先的心態,其問題在於你會一直把快樂延到下一個里程碑之後。我太常落入這樣的陷阱,數都數不清了。多年來,快樂一直是專給未來的我享用的東西。我承諾自己,一旦公司登上《紐約時報》,就可以好好放鬆了。
  8. 目標創造了一種「非A則B」的衝突:若非達到目標而成功,就是失敗而令人失望。你在心裡把自己框限在狹義的快樂裡,這是偏差了。眞實的人生旅程不太可能跟起步時的預期一模一樣。條條大路通羅馬,把自己的滿足局限在一條特定道路上,沒有道理。
  9. 系統優先的心態提供了解藥。當你愛上過程,而非產物,就不必等到獲得自己的許可才能快樂。只要系統有在運作,你隨時都能感到滿足。而且,系統能夠以很多形式成功,不限於你一開始設想的那一個。
  10. 問題四:目標與長期進步互相矛盾
    目標取向的心態可能造成一種「溜溜球效應」。許多跑者連續努力數月,但衝過終點線之後,就停止訓練了。比賽結束,激勵也隨之消失。當你的一切努力都聚焦於一個特定目標,達成目標之後,還有什麼能推動你前進?正因如此,許多人才會在實現某個目標之後,重拾舊習。
  11. 設定目標的目的是贏得比賽,建立系統的目的則是持續待在比賽裡。眞正長遠的思考,是不顧目標的思考。重點不在於任何單一成就,而在於不斷精煉與持續改善的循環。到頭來,progress(進步)的必要條件,是對process(過程)的投入。

2.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是改變身分認同

  1. 最深的第三層是改變身分認同。這一層的重點是改變你的信念:你的世界觀,你的自我形象,你對自己與他人的評價。
    行為改變分為三個層次 — 結果的改變,過程的改變,以及身分認同的改變。結果關乎你得到什麼,過程關乎你做了什麼,身分認同則關乎你相信什麼。
  2. 內在動機的終極型態,就是讓習慣成爲身分認同的一部分。
    眞正的行爲改變是身分認同的轉變。你也許會因爲受激勵而開始一個習慣,但要維持下去只有一個原因:這個習慣成爲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。
  3. 誰都可以說服自己上健身房或選擇健康飲食一,兩次,但只要行爲背後的信念不改變,就很難維持長期的轉變。
    ■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,而是成為讀書的人。
    ■ 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,而是成為跑步的人。
  4. 爲你所用時,身分認同改變可以是自我改善的一大利器;但與你爲敵時,身分認同改變就可能是個詛咒。許多人在認知的沉眠中度過一生,盲目遵循著附加於自己身分認同之上的刻板印象。
    ■「我不是晨型人。」
    ■「我很不會英文。」
    ■「我對科技一竅不通。」………
  5. 反覆對自己述說同一個故事,多年下來就很容易陷入這個心理慣例,認爲它就是一股內在壓力會迫使你事實。到頭來,你會開始抗拒某些事,因爲「我不是那種人」。
  6. 任何一天,你都可能因爲太忙,太累,太折騰,或是千百種其他理由,而難以繼續維持某個習慣;然而長遠來說,未能維持習慣的眞正原因,都是被你的自我形象阻攔。這就是爲什麼你不能太依附於你某一版本的身分認同。想要進步,必須捨棄;想要成爲最好的自己,就要持續編輯,修訂自己的信念,升級並拓展你的身分認同。
  7. 改變身分認同的兩個步驟
    1.決定你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。
    2.透過生活中的小勝利來向自己證明。
  8. 你有能力改變對自身的信念。你的身分認同並非不可變更的,每一刻你都有選擇。透過你今天選擇的習慣,你可以選擇自己今天想要強化的身分認同。

    習慣之所以重要的真正原因,不是因為可以讓你得到更好的成果(雖然確實有這個功效),而是因為可以讓你改變對自身的信念。
  9. 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。每天把床鋪整理好,你就把「一個有條理的人」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;每天寫作,你就把「一個有創意的人」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;每天鍛鍊,你就把「一個運動的人」的身分認同具體化了。

    綜合以上所述,你會發現習慣就是通往身分認同轉變的道路。要改變你是什麼樣的人,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改變你做的事。
  10. ■ 每次寫了一頁,你就是個作家。
    ■ 每次去健身,你就是個運動的人。
    ■ 每次激勵員工,你就是個領袖。
    每個習慣不只產生成果,還教導你更重要的事:信任自己。你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完成這些事。

3. 簡單四步驟,建立更好的習慣

  1. 習慣可以讓你騰出自由思考與創意所需的心理空間
  2. 所謂習慣,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爲。習慣形成的過程始於試誤。
  3. 習慣的終極目標,就是用最少的能量與努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
  4. 行為改變四法則:一,讓提示顯而易見;二,讓習慣有吸引力;三,讓行動輕而易舉;四,讓獎賞令人滿足。
你可以參考以下的拍手數字給我鼓勵同時也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Instagram:)「1–10下」拍手:你這個人很簡單,看到我的文章就拍手。
「11–49下」拍手:言之有物,學到很多人生哲理與業界知識。
「50下」拍手:真心喜歡這篇好文,拍好拍滿!

--

--

MengChih Chiang

An artist, author, educator and entrepreneur in New York. Creative Director of Mengdom Design Lab / Faculty of School of Visual Arts 💌me@mengchih.com 📍www.me